自然界每年都有幾百萬次閃電,雷電災害是“聯合國國際減災十年”公布的最嚴峻的十種自然災害之一。最新統計資料表明,雷電形成的損失已經上升到自然災害的第三位。全球每年因雷擊形成人員傷亡、財產損失不可勝數。據不完全統計,我國每年因雷擊以及雷擊負效應形成的人員傷亡達3000~4000人,財產損失在50億元到100億元人民幣。
雷電災害所觸及的范圍簡直遍布各行各業?,F代電子技術的高速發展,帶來的負效應之一就是其抗雷擊浪涌才能的降低。以大規模集成電路為核心組件的測量、監控、保護、通信、計算機網絡等先進電子設備廣泛運用于電力、航空、國防、通信、廣電、金融、交通、石化、醫療以及其它現代生活的各個領域,以大型CMOS集成元件組成的這些電子設備遍及存在著對暫態過電壓、過電流耐受才能較弱的缺點,暫態過電壓不僅會形成電子設備產生誤操作,也會形成更大的直接經濟損失和廣泛的社會影響。
直擊雷
帶電的云層對大地上的某一點產生猛烈的放電現象,稱為直擊雷。它的破壞力非常巨大,若不能迅速將其瀉放入大地,將導致放電通道內的物體、修建物、設備、人畜遭受嚴峻的破壞或危害——火災、修建物損壞、電子電氣體系炸毀,乃至危及人畜的生命安全。
雷電波侵入
雷電不直接放電在修建和設備本身,而是對布放在修建物外部的線纜放電。線纜上的雷電波或過電壓簡直以光速沿著電纜線路擴散,侵入并危及室內電子設備和自動化操控等各個體系。因此,往往在聽到雷聲之前,我們的電子設備、操控體系等可能已經損壞。
感應過電壓
雷擊在設備設備或線路的附近產生,或閃電不直接對地放電,只在云層與云層之間產生放電現象。閃電釋放電荷,并在電源和數據傳輸線路及金屬管道金屬支架上感應生成過電壓。
雷擊放電于具有避雷設備的修建物時,雷電波沿著修建物頂部接閃器(避雷帶、避雷線、避雷網或避雷針)、引下線泄放到大地的過程中,會在引下線周圍形成強大的瞬變磁場,輕則形成電子設備遭到干擾,數據丟失,產生誤動作或暫時癱瘓;嚴峻時可引起元器件擊穿及電路板燒毀,使整個體系陷于癱瘓。
體系內部操作過電壓
雷擊因斷路器的操作、電力重負荷以及感性負荷的投入和切除、體系短路毛病等體系內部狀態的變化而使體系參數產生改動,引起的電力體系內部電磁能量轉化,從而產生內部過電壓,即操作過電壓。
操作過電壓的幅值雖小,但產生的概率卻遠遠大于雷電感應過電壓。實驗證明,無論是感應過電壓還是內部操作過電壓,均為暫態過電壓(或稱瞬時過電壓),最終以電氣浪涌的方法危及電子設備,包括破壞印刷電路印制線、元件和絕緣過早老化壽命縮短、破壞數據庫或使軟件誤操作,使一些操控元件失控。
地電位反擊
如果雷電直接擊中具有避雷設備的修建物或設備,接地網的地電位會在數微秒之內被抬高數萬或數十萬伏。高度破壞性的雷電流將從各種設備的接地部分,流向供電體系或各種網絡信號體系,或者擊穿大地絕緣而流向另一設備的供電體系或各種網絡信號體系,從而反擊破壞或危害電子設備。同時,在未實行等電位連接的導線回路中,可能誘發高電位而產生火花放電的危險。